2025年7月29日 星期二

拒絕數位性別暴力

看見數位性別暴力:理解、求助與行動指南

你看見的,不只是螢幕上的文字

網路是我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,但潛藏著「數位性別暴力」的危機。當玩笑變成霸凌、好奇變成窺探、分享變成傷害時,這份指南將帶領您深入了解,並學習如何保護自己與他人。

59.4%

台灣民眾終生曾有數位性別暴力受害經驗

資料來源:衛生福利部 2023 年全國性調查報告

暴力的樣貌

數位性別暴力有多種形式,它們利用網路的特性,造成深遠的傷害。點擊卡片來了解更多常見類型。

數據洞察:誰是受害者?

數據揭示了數位性別暴力的普遍性,以及不同群體面臨的困境。這些圖表呈現了台灣的現況。

求助行為分析

高達 61% 的被害人未曾求助,而求助者中僅 0.4% 聯繫官方性影像處理中心,多數傾向非正式管道。

主要發生場域

即時通訊軟體與社群媒體是數位性別暴力最主要的發生地,佔比超過七成。

不同群體的受害風險

數據顯示,雖然30-39歲族群終生盛行率最高,但年輕族群在影像暴力等高風險類型中受害比例更高。此外,在騷擾類型中,男性受害率略高於女性,但求助比例卻遠低於女性。

求助指南:你不是一個人

記住,你永遠有權利保護自己並尋求協助。以下是自保步驟與可信任的求助管道。

自保三步驟

截圖存證

立即截取包含日期、時間、對方帳號、完整對話的畫面作為證據。

封鎖斷絕

使用平台的封鎖功能,停止與騷擾者互動,避免二次傷害。

舉報求助

向平台檢舉,並向信任的師長、朋友或專業機構求助。

可信任的求助管道 📞

從旁觀到挺身:做一個有溫度的數位公民

在網路世界,沉默可能被視為默許。我們可以選擇成為「挺身者」,用安全且正向的方式支持受害者。

你可以這樣做 (Do's) ✔️

  • 私下傳訊息關心受害者,讓他知道有人支持。
  • 協助受害者完成「自保三步驟」,特別是截圖存證與檢舉。
  • 主動向平台檢舉不當內容。
  • 傳播正向、支持性的資訊。

請避免這樣做 (Don'ts) ❌

  • 公開與加害者對罵,以免成為下一個目標。
  • 按讚、留言附和、轉傳任何霸凌或不當內容。
  • 觀看、下載、分享、持有任何私密影像。
  • 檢討或指責受害者。

你的指尖,擁有改變的力量。

讓我們共同努力,創造一個對所有人都友善、溫暖且安全的數位環境。

本頁面資訊整合自台灣數位性別暴力相關研究報告與官方資料,僅供教育與公益推廣目的。

沒有留言: